岳宗玉 研究员
  岳宗玉,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出生于山东莘县。2002年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2008年7月-2022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任职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22年4月-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职研究员。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普渡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访问。迄今已发表SCI期刊文章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文章21篇,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和Nature Astronomy发表2篇论文。荣获2015年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青年编委。
   长期从事行星地质学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类地行星表面的撞击坑,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对月球哥白尼撞击坑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指出其中央峰橄榄岩起源于陨石残留物,否认了起源于月球深部的传统观点;(2)利用我国嫦娥五号样品的同位素年龄更新了月球年代函数模型,并将其推广到火星。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1. 类地行星表面典型地貌遥感观测及对比研究;2. 类地行星表面撞击坑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3. 类地行星表面撞击坑统计定年理论与应用研究。

Email: yuezy@mail.igg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