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表皱脊形貌量测与机理分析

2015/12/22 |编辑|

     皱脊是月球表面一种重要的线性构造,虽然很早就引起了关注,但是由于数据的限制, 以前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局部区域,而且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对其细节难以进行识别,导致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解释;近年来,虽然大多数研究将皱脊视为一种构造现象,而抛弃了早期提出的火山成因解释, 但是在皱脊的具体形成过程、皱脊的应力来源方面仍有较大的争议。我们利用最新发布的LROC WAC全球数据,提取了月表所有的月脊,并且在ArcGIS平台上开发相关程序,结合LOLA数据对月脊的方位、高度、宽度及其之间的关系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其分布形态,将其分为三类:同心环型、平行型、孤立型。统计结果表明,皱脊整体上呈出NW-SE向分布,这在平行型皱脊中尤为明显;虽然同心环型皱脊多以所在的月海盆地为中心呈环形分布,但是仍有NW-SE向分布分布的特点。 另外,同心环皱脊的分布与月海玄武岩的等厚线分布较为一致,但是平行型皱脊则与等厚线相交。结合月表应力场及演化的历史,我们提出皱脊主要是由于玄武岩的喷发引起的局部应力场,以及由于月球自转减缓导致的E-W向挤压应力场,二者在不同类型的皱脊中起到的作用是 不同的,前者是同心环皱脊的主要成因,而后者则是平行型皱脊的主要应力来源,另外,孤立型皱脊更多的与局部应力场有关。

 

月表皱脊提取的结果(蓝色、红色、绿色分别表示同心环、平行型、孤立型皱脊)


 

附相关文章:


Yue Z., W. Li, K. Di, Z. Liu, J. Liu, 2015. Global mapping and analysis of lunar wrinkle ridges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120(2015):978-994.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80539号-7
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行星制图与遥感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北
邮编:100101